中国·ok138cn太阳集团529(股份)有限公司

徐州日报“贯彻两会精神”栏目专访我校党委书记崔成前

时间:2023-01-11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代表委员等热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期盼。今年的市两会票决产生了40个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加大教育惠民力度”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评议的项目之一。今年我市将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彭城好课堂”建设工程等方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两会结束后,代表、委员以及来自教育一线的代表们,围绕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纷纷发表了看法,对如何以实际行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

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访市人大代表、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陈娟

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创建于2000年,是当时全市唯一一所以“外国语”命名的小学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中山学子是学校鲜明的育人目标。在22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初心、坚定信念,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质转型,努力向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出满意的中山答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担当,放眼世界的前提必须是胸怀祖国。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2022年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中山小使者自立有责成长行动》。通过项目,学校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生成长全过程,以价值引领滋养精神血脉,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学校借力用好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载体平台,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举措,德育工作经验多次在省市交流,成为大市德育工作样本。

市人大代表、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市三八红旗手陈娟表示,近年来,学校注重涵养师德,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创建为契机,以“中山故事”的讲述为突破口,让教师们在讲述分享中感受学校发展的历程,传承中山精神,树立身边的师德榜样,在讲故事、听故事、被故事打动中,链接更多的人,形成更大的场,激发更多的教师体验职业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成长。

陈娟认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包括高水平、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有利于人人成才的教育治理体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聚焦学校内涵建设,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本报记者 王艺宸

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访市人大代表,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传超

坐落在邳州市新城区中心地带的明德实验学校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近年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导向,高扬素质教育旗帜,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升师资水平,精心打造办学特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市人大代表,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传超介绍,建校20年来,学校秉持“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校训,确立了“培养文质彬彬的现代君子、创建具有明德君子教育特色的江苏省高品质高中”的办学目标,并走上了集团化办学路线。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系到民族未来。”刘传超表示,通过以专业化发展为引领,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注重构建校园文化等方式,多措并举将明德实验学校办成了一所现代化、智慧化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校”等称号。

如何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刘传超认为,要健全集团共同体建设新体制,创新教育发展的路径方法。优化集团治理结构,建立组织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促进文化理念、管理机制深度融合,凝聚价值观;通过统一聘任、统一评价、统一职称评聘促进师资融合;通过学生共育、师资共培、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优势资源合成再造,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行大学之道,树君子之风。刘传超建议,下一步,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发挥教育评价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切实满足徐州市“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的需求。本报记者 魏欣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建学校、招老师、提质量、抓整治、促均衡”等重点工作,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进入新时期,市教育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的重要部署,转化为政策、细化为措施、实化为行动,以新思路新举措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新作为新突破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强化教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石启红表示,对照强化党的领导提出的新要求,全面强化教育系统基层学校党的建设,稳步实施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石启红说,今后将进一步突出高质量人才供给,实施大中小学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等培养力度。推动建设淮海经济区高等教育中心,支持中国矿大省部共建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江苏师大、徐州医科大建设高水平大学,推动徐州工程学院加快建成徐州大学,支持江苏建院、徐州工业学院等建设职教本科,支持医药高职校等具备条件的中专校创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县(市、区)建设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提升徐州高等教育能级;深化科教融汇,突出科技创新,支持高校全面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一流学者、打造一流团队、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报记者 李小委

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新局面

——访市政协委员,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沈士德

如何更好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是市政协委员,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沈士德一直关注的问题。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22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现实行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聚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沈士德说,近年来,学校综合办学影响力稳步提升。下一步,学校将在办学体制机制、内涵建设基础、内部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继续提升。在创建全国一流智能建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院校加快探索,在整体性谋划、全局性部署、广泛性发动上继续提高。在资源配置、机制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完善“双高”建设项目推进。在服务地方发展上继续积极探索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园,尽快实现实质性进展。继续探索更为科学完善的人才工作制度,健全机制,细化人才引进标准。在学校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高层次人才在专业领域发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和在市场转化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进一步激发校内教授队伍的科研动力和学术活力。

沈士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着眼徐州职业教育发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履行好一名教育界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继续在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积极融入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建筑产业升级方面多作贡献。 本报记者 王艺宸

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访市政协委员、ok138cn太阳集团529党委书记崔成前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关涉千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如何向社会输送优质学前教育师资,办好一批优质附属幼儿园,办好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幼儿托育中心,市政协委员、ok138cn太阳集团529党委书记崔成前一直思考着。

崔成前说,ok138cn太阳集团529是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第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成功跻身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学校在全国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连续5年居54所幼专首位。站在新起点,学校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的要求,用创新之举担关键之责。

崔成前认为,目前,我国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布局已基本形成,保教质量大幅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仍需提高、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仍然供不应求等。

面向未来,崔成前认为,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注重扩容强基,多措并举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积极推动新建小区配套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要注重提质培优,聚力提高幼教师资素质,通过强化待遇落实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保障幼儿园教师“提质增量”。要坚持幼儿为本,遵规守律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强化内外结合,始终如一守好安全底线。

崔成前表示,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学前教育理应大有可为,徐州幼专着力建设的幼儿园、早教托育中心、残疾儿童关爱中心都可以辐射淮海,影响全国,以强化徐州的美誉度和首位度。今后,学校将继续踔厉奋发、守正创新,高水平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魏欣

让学前教育实现普惠与优质共存

——访公园巷幼儿园园长吴文秋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和谐,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过去十年,我国持续、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实现了学前教育的基本普及和普惠。

近年来,徐州市公园巷幼儿园在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研究探索,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普惠与优质共存,满足广大家长及幼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作为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幼儿园,公园巷幼儿园优化入园招生方案,满足了幼儿能够就近入园的需求;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紧跟园所发展步伐,办园条件逐年提升。各项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善为园所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园巷幼儿园不断丰富“爱心无限”的工作内涵,全体教师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活动精彩纷呈,“公园晨跑”“公园探究”“小人国游戏”和“科学探究日”等活动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亮点;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荣获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徐州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吴文秋表示,下一步,公园巷幼儿园将聚焦“爱心哺育,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开启教育新模式。积极开发周边丰富的课程资源,基于儿童视角充分挖掘本土课程,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探究,支持儿童的学习。为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公园巷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将继续秉承优势继往开来,夯实园所发展的步伐。本报记者 王艺宸


报道链接:https://epaper.cnxz.com.cn/xzrb/html/2023-01/11/content_675815.htm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