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15 来源:新华日报 2021年12月27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鉴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的师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师德养成更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点、难点。
ok138cn太阳集团529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江苏省第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摇篮与沃土。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江苏省及国家级品牌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教育情怀、高尚师德修养、扎实保教知识、突出实践能力的优秀幼儿园师资。2010年以来,学校确立“厚教育情怀,重专业知识,强保教能力”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理念,将师德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系统培养,把师德培养确立为学校“一把手工程”、确定为人才培养“重点工程”,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着力构建系统、整体、立体化的幼师生师德养成体系,将师德养成教育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筑牢师德认知、涵养师德情感、激发师德实践,逐步坚定幼教信念,争做卓越幼儿园教师。
精准定位,以课程修养师德
2021年8月,下班回家的幼儿园教师孟凡辰看到路边怀抱病儿的母亲,立即上前询问,并协助病儿母亲将孩子送往医院。途中,孟凡辰通过询问,初步判断患儿很可能是由于高烧导致惊厥。孟凡辰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降低车内温度,同时取出酒精湿巾,让家长为患儿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指导家长掰开患儿嘴巴,把衣物拧成应急压舌绳,塞入患儿口中,防止由于抽搐磨牙导致咬伤口舌。直至孩子被送到医院、脱离了危险,孟凡辰才默默离开。他后来回忆这一幕时说:“那一瞬间,就想起了上学时老师在卫生学中讲到的幼儿急症救助知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伸出援手,义不容辞。”孟凡辰是ok138cn太阳集团5292016届毕业生,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与他的师德修养、学校师德养成教育的久久为功密不可分。
构建“模块化·序列化”师德教育内容。幼儿园教师有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学校围绕“幼”“师”二字,遵循幼师生师德教育规律,构建了“师德规范认知为基点、童心师爱的情感陶冶为重点、幼教信念升华为高点”的“模块化、序列化”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量身打造幼师生师德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必修课、《教师礼仪与人际沟通》选修课,系统讲授师德规范;挖掘专业课内容中蕴含的“师德元素”,对低、中、高年级,分别开设“幼教名师成长”“幼教名师教育教学思想”“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形成系列校本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见实习中设置师德实践专项课程,通过“观察分析-践行感悟-交流反思”,推动师德认知和行为强化;大力弘扬“崇师、尚美、立人”校训精神,开发“童心师爱”师范特色隐性课程,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坚持开展“国旗下讲话”等活动30余年,潜移默化育师德。
多维共育,以美育涵养师德
学校坚持以美育德,依托现有专业建设和教学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美育活动,构建多维度师德教育路径,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艺术课程插上尚美之翼。学校依据专业特色,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富有艺术涵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通过美术鉴赏、书法、舞蹈、器乐等必修艺术课程和文化创意、健美操、瑜伽、艺术设计等选修艺术课程,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
以美育活动涵养尚美之心。学校开展三大常态化、系列化主题美育活动,以儿童戏剧展演、绘本赏析、儿童歌曲和舞蹈创编、主题儿童画展等活动“筑童心”;以经典教育电影赏析与影评、教育名著导读与撰写读书笔记、我身边的师德故事等活动“悟师爱”;以小柚子青年志愿者服务、“厉行节约,修身善行”及“最美幼师”等系列主题活动“尚美德”,达到师德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
以平台搭建拉开尚美之幕。学校建有梅子涵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儿童戏曲教育中心、儿童数字音乐中心、李训哲儿童画工作室、滕建志泥塑工作室、王曙光手绘漫画工作室等,开设美苑学堂;校大学生艺术团获批省级大学生艺术团,连续3年荣登国家大剧院舞台;组建富有幼教特色的女子雅卓学堂、“波卡童话剧社”、“坚果故事屋”等学生社团,持续开展社团展演活动;精心打造“三声一影”“三字一话”等师范特色品牌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人文情怀,涵养高尚师德。
师生共育,以师表塑造师德
多年来,学校始终高举师范教育大旗,传承师范精神,坚持“两代师表,一起塑造”。自2010年起,开启了“全员导师制”教育实践,用导师这根线,联结“师生成长”共同体,实现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
双向赋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全员导师制”项目确立了“双向互动、双向赋能”目标,通过师生双向互动,让教师走近学生,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发展需求,用良好师表形象和师德修为带动引领学生师德成长。同时,促进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修为师德师风、提升职业能力,达成了师生共修师德、教学相长的目标。
浸润式工作法,实现教育“零距离”。“全员导师制”以师生结队互动为载体,构建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协同育人“立交桥”,填补了课堂教学、学生组织和党团建设传统工作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断层区域”和“真空地带”;导师们带领学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实施个性化专业化指导;针对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困惑提供有针对性帮扶等。导师以“互动式、浸润式”育人方式,实现教育“零距离”,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方式,提升了教育的温度、深度和效度。
形成“工作网”,构建多维协同体系。学校不断深化“三全育人”一体化体系构建,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三项制度”,构建“四项机制”;构建多维联动、多元协同的“四级纵向工作体系”和“多方协同横向服务体系”,以推进“全员导师制”工作全面落实。
致知力行,以实践淬炼师德
寓师德养成于日常生活。持续深入实施“师范生文明修身”工程,健全师范生教育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注重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编制《学生手册》,明确师范生日常行为规范,着力在言行文明、着装文明、课堂文明、餐厅文明、宿舍文明等领域进行教育引导,着力提高师范生文明道德修养。
寓师德养成于教育实践。开展“识岗—试岗—适岗”专业实践教学,磨炼专业教育教学本领,培养职业认知;连续10年开展“学大师,践师德”“学做最美幼师”等师德教育专题实践,组织参观名师辈出的园所,访谈名优教师;确立“观察感悟—模仿练习—践行强化”逐层递进的师德实践目标任务,寓师德养成于实践中。
寓师德养成于意志磨砺。持续开展暑期实践,号召学生赴西部、下乡村进行社会实践,在培养其吃苦、合作、奉献精神的同时,锤炼高尚师德行为,逐步坚定学生的从教信念;围绕师德实践,建立师德荣誉体系,激发学生践行高尚师德。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素质高、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快”的幼儿园教师,毕业生扎根服务于江苏、西藏乃至全国的幼儿园和幼教机构。据统计,徐州地区90%的园长、幼教名师、幼儿园骨干教师均毕业于徐州幼专。他们中有大爱至真、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周蕾;有20余年耕耘在自闭症、智障儿童康复领域,让近千名特殊儿童打开心扉的张莉;有崇尚儿童为本、为幼儿精心打造“花园幼儿园”的张蕾;有致力幼儿美育、荣获“全国新农村舞蹈美育先进工作者”称号的王伟;更多的是秉承“崇师 尚美 立人”校训,将师德内化为自己的职业信念,默默奉献在幼教一线的教育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点点星光,投身于祖国教育事业的广袤星河。 曹利群 李刚
报道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112/27/node_15.html#content_1013984